自從上次看完不便利的便利店第一部之後,(第一部書籍心得請點此處)
就去誠品書店購買了第二部,
購買之後馬上坐在書店裡面的椅子上閱讀內
封面設計跟第一部夜晚的風格不同,
第一部封面的感覺比較像是在人生中找到了歸屬,找到點亮了心中黑暗的明燈,
第二部的封面充滿了朝氣蓬勃的感覺,綠意盎然的封面,
彷彿在告知著,所有一切希望,都會在這部作品當中發芽成長,
讓我們讀者更期待這部作品似乎會帶來更多正能量。
滿喜歡封底的第一段標語
「盡了最大的努力卻仍苦苦掙扎的人、一直互相支援、關愛彼此的人、在夢想與生存路上徬徨的人⋯⋯
只要不便利的日子依舊持續,『不便利的便利店』就會繼續駐守在小巷弄裡,為大家的人生加油」
這段話非常有意義,對於我是有段話獲得力量,相信同樣應該也給了很多人力量,
每個人都會有失意、人生挫折不如意的時候,但如果人生中有24小時源源不絕的正能量提供站,
或許就會在需要力量的時候,獲得很多補給和支持。
此書的開頭就是從便利店經營的後續開始著筆,
確實可能會好奇第一部各個角色的後續,
但畢竟這是名為便利店的小說,
因為有這間便利店,才會有個種人的相遇,各種故事的發生,
且讓人滿意外的是,便利店的經營人竟然換成了第一部想要投資啤酒卻失意的老闆兒子,
那老闆去哪了,為什麼換成了他不看好的兒子經營呢?
第一部說話不留情的女士,竟然成為了店長,
這樣的鋪成反轉,讓人一下子就想一頁一頁的翻下去,想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麼,老闆去哪了。
故事就不多加贅述,內容會想讓人一頁又一頁的往下翻下去,
本來想說第一步感覺已經說差不多了,店員的生活、店員交接、大夜班、特價商品,還有甚麼能寫進故事中呢?
第二部主要是講述著把便利店這本書翻拍成舞台劇的過程,
舞台劇演員親自到便利店中打工,做著孤獨(第一部角色)以前做的工作,
一個一個暖心的話語,與客人一個一個的互動,交織出了更多令人溫暖的故事。
書中有幾句話讓我引象深刻,想跟各位朋友分享
【人只要起床了,就不會停在原地不動。人醒著便會動,便會想盡辦法前進。】
這句話真的很點醒人,每當我們想做點改變,開心期待的一天的開始,
但往往很多時候,在一天結束前才發現,今天好像甚麼都沒做?
有時候是我們給自己的要求太高了,不是我們沒做,而是做的可能不多,
可能這個改變的幅度不是自己理想中的狀態,
所以才會覺得自己今天怎麼就這樣結束了,又浪費了一天。
其實人逼人,會逼死人,尤其是自己對於自己的期望,期望越高,越容易讓自己窒息。
有時候我們就是要找到自己的步調,不是能一步登天的時候,就該腳踏實地。
轉個方向想,我們想改變,我們有這個想法了,那不就代表我們已經在開始改變了嗎?
我們醒了就會想要動,行動就這樣在不知不覺中開始,只是我們不自知,
但已經在不知不覺中,改變了我們自己。
【為了擁有生命中的平安,我也帶勤於照看自己所受的傷,好好安頓自己的心。
平安並非源自於徹底解決問題,而是源自於能夠正視問題。】
記得有部日本的連續劇,劇名好像叫做逃避不可恥,
當初一看到這部劇名,我就覺得怎麼會有這種想法呢?
逃避很可恥阿,怎麼可以因為遇到困難就逃避呢,
是害怕自己受傷嗎,還是不相信自己的能力呢?
看到劇情之後才發現,原來是已經傷到不能再傷了,
這個時候逃避讓自己躲避一下,真的不會怎麼樣,
身體只有一個,心靈健康非常重要,自己真的受不了的時候,自己最清楚,
不用強迫自己一定要在這時候面對,等到有勇氣了,在面對也不遲。
但不是甚麼事情都是息事寧人,或是逃避就能了事,
這些都不是解決根本,只是讓自己一時好過,我們真正的要享受到心安、平安的生活,
就是要面對問題本身,看著問題,
跟他說:「我看到你了,我不會逃跑,你也不要嚇我了,我們先做到基本的和平共處吧!」
【與其忽視那些束縛著我的問題,還不如與問題共存。】
有時候我們知道這些事情是怎麼發生的,但就是不肯正視這些問題的原因,
總覺得這樣活著也沒關係,慢慢地就會養成一朝被蛇咬,十年怕草繩的感覺,
知道哪裡出錯,卻不肯改,但大多時候也不是不改,而是不知道怎麼改,不知道怎麼做。
那這時候就先不要急著改錯,免得越改越糟,
先釐清狀況,好好地把問題放在心上,與這個問題一起生活,
活久了,想多了,說不定哪天這問題的答案就會突然浮現心中。
【雖然現在短暫迫降,可是我相信總有一天,我會站上自己夢想的舞台。】
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,有得意的時候,就會有失意的時候。
以前覺得不可能發生的事情,就是會這麼無情的發生了,
一帆風順的人生,突然被打到谷底的感覺,真的很糟,
尤其這個谷底,突然又發現還有更深的坑在下面,會瞬間喪失戰鬥意志,從此消沉,
但一切的一切,都是源於我們心中所想,我們把這些事情想得太難了,想的太挫折了,
才會覺得寸部難行,但只要相信自己,我們會再站起來的,
只要舞台還沒消失,總有一天會站上夢想中的舞台,
就算舞台沒了,我們把舞台蓋起來就好了!
【要是去在意別人怎麼想,那可是甚麼都做不成的。】
這句話真的很經典,我想人人都知道箇中道理,但能做到的又有幾人呢?
我們生活在道德觀較高的世界社會中,小小的一件事,總是就能引起一大片波瀾,
久而久之,大家對於引人注意,或是會被關注的事情,總是避而遠之,
而這樣雖然會滿足社會觀感,但卻失去了自己的心,
我們應該要先照看自己的心,我們是怎麼想的,想做就去做,
而是不在乎別人怎麼想,問問自己該怎麼辦,
如果太過在乎這些瑣碎的事情,那人生可能甚麼都做不成了
這本書的最後結局,是透過沒有夢想的人,當了便利店員工,
意外因為便利店的器材教學影片找到新工作,後來又因疫情關係沒了工作,
但他發現就算是這樣,他身邊還是有他在乎的人,他會珍視與他自己歡笑的人,
然後大家一起笑著,畢竟這世界上,沒有甚麼比快樂更重要。